您好,欢迎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原齐鲁石化中心医院)

服用中药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5-06-16 21:54:05    打印    浏览次数:3146 次

一、择时服药

1、为什么要择时服药?

中药向来在服用时间上颇有讲究。古代中医理论认为,入夜后,人体阳气收敛、心神入舍,此时若服用补阳或发汗类药物,必然会扰乱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养阴或沉降类中药,若在清晨或午前阳气旺盛时服用,也会产生遏制阳气生发的弊端。

提倡中药择时服用顺应了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充分调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择时服药也可诱导已经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以达到治病目的。

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业已证实,药物的疗效与毒性都具有时间节律性的变化。不仅是中药,西药领域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比如广泛使用的抗癌化疗药5-氟尿嘧啶按照时间给药后更能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耐受度,提高疗效。因此,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就必须掌握最佳的给药时间,择时服药不应忽视。

2、择时服药的一般原则

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除了医嘱明确的服用时间与服用方法,大多数药物如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二次。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3、具体事例

病在胸膈以上者(身体上部),宜饭后服,服药宜频频慢饮;病在胸膈以下者(身体下部),宜饭前服,可一口气顿服完(医学术语顿服指把一帖煎好的整碗药剂,一口气全部喝完)

补益药比如冬季的各类滋补膏方如十全大补膏,宜早饭前3060分钟和临睡前30分钟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

风寒感冒的辛温发表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可喝少量热粥,以助药力,随即上床休息,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风热感冒的清热解表药则宜放凉后服用。

各类慢性病的中成药必须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

辛辣刺激性的药物比如各类抗肿瘤的中成药如复方斑蝥胶囊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损伤,使其缓慢吸收。

安神类药物如朱砂安神丸宜在睡眠前30分钟空腹服。

温阳补气类药物如补中益气汤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滋养阴血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宜于入夜服用。

 

二、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1、服用汤药的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宜采用温服法,即汤剂在30--35℃时服用。

药理学研究最近发现: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的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

特殊药的服用方法:

凡治疗寒性病,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属理气、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

凡治疗热性病,服清热药和消暑药、收涩固精止血之剂、解毒剂,俱宜冷服。

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可用鲜姜擦舌即止。

2、服药的剂量

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服用 150-20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弱、重病之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51-3岁用成人药量的1/44-7岁用成人药量的1/38-10岁用成人药量的1/2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3、服药的次数

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

4、特殊药物的服用

止吐药应少量多次冷服,以免吐出。有些常服苦寒药的病人,口服药容易产生恶心呕吐,一般可先饮生姜汁少量,再服药汁,并配合少量多次饮服的方法来避免呕吐。治发作性疾患者,多宜在发作前服。如抗疟疾药必须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抗癫痫药必须在发作前3小时服。

5中西药联合使用原则

时间要间隔至少30分钟。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中西药是可以联合应用的,有许多病还特别适宜,疗效更好。这时,最好把服用西药和中药的时间间隔30分钟。这样既减少了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又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6、中药沉淀后怎么办?

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是喝还是扔,是由汤剂中的药物决定的。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两种药的黄连素和甘草酸结合,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药液中,使药液变混浊,如果将此药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碗底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正确的做法是服药前将沉淀物搅起,或往剩余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搅混服下。

7、其他注意事项

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不可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不要乱搭配。当心中西药混合服用引发不良反应。无毒药物对于高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副作用

 

三、服用中药的禁忌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一般禁忌:冰、西瓜、白萝卜、空心菜、南瓜、竹笋、糯米、辣椒、鸭肉、酸菜。

具体禁忌实例:

吃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边条参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就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吃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就会降低药效。

吃板蓝根忌冷饮:因为板蓝根性凉,服用前后如喝了冷饮,就会凉上加凉,肠胃难以承受便发生腹泻。同样,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发汗药物,就会与药效相抵。

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皮肤过敏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

服天冬时忌服鲤鱼。

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用茶叶,茶叶中的鞣质易同这些药物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四、服用中药后的调护

很多病人都容易忽略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其实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也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

1.饮食宜忌:一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等。另一方面,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药,应忌食萝卜;有土茯苓的忌茶叶;服荆芥时宜忌河豚与无鳞鱼等。总之,服药期间忌食肉蛋鱼虾等发物和葱、椒、姜、蒜等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2.情志调护: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情绪刺激有碍于机体的运化及调整,加重脏腑的负担。比如忧思伤脾,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惊恐伤肾等。

3.特别调护:一般服用治疗伤风感冒等解表药时,服药后应服用热粥一碗,以达到服药后微微出汗为最佳效果。服用泻下药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版权所有 ©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技术支持:讯丰网络(原淄博智顺)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路65号  咨询电话:0533-7698222
乘车路线:(乘236路,20路,52路,26路,28路)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下车

公安网备37030502000176 鲁ICP备19062293号-1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交通路线